现代社会,媒体发达,信息传播迅速而全面,不管是影视还是小说等文艺作品,都能深入寻常百姓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武侠世界的,而这些书籍和影视作品,几乎是普通百姓了解武术和气功的唯一途径,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如此。
一些诸如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练易筋经的扫地僧、大师灌顶传功等概念、形象深入百姓心中,大众以为,传统武术和气功都是这样不切实际的东西。
因此,现在提到气功,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迷信的、不科学的、虚假的。
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这样描写气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用于医疗保健等各种功法的总称。古称吐纳、导引、行气、食气、服气等。练功者通过对身心(形体和精神)呼吸等进行特定的自我锻炼,而调动生理潜能,培育人体真气(体能及其信息),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抵抗衰老、益寿延年的目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马列主义先行的学界官方,并没有将气功列为迷信。既然不是迷信,那它究竟是什么呢?似乎仅凭这个百科词条并不能揭开气功的神秘面纱。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气功究竟是什么。
首先看一下气功在历史中的记载。
《吕氏春秋》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做舞以宣导之。
《黄帝内经》中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庄子》中记载: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珍藏于长沙马王堆博物馆的一号汉墓帛画(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汉朝文景时期),已有龙登,鸟伸种种练功方法,姿势栩栩如生。珍藏于天津文物管理处的《行气玉铭》记录着战国初期古人练功要旨45字,更远在马王堆帛画之前200年。
刻有《行气铭》的玉柱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古人创造并修习气功的时间之早,更能看出古人修习气功的目的,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大体来看,气功可以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就是通过一些动作,比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传统武术中的桩功等;而静功则或正坐或盘坐,以意念引导内气运行。
但是在修习实践中,往往动功和静功是不能截然地分开的,比如八段锦、五禽戏等动功,都有对精神意念的要求,而所谓的静功就是外面看上去没有舒展拳脚的动作,内里却在不停地调动身上的气血。
至于具体的方法,要修习是肯定需要有老师指点的,不能随便练,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静功,很容易练出偏差,导致身患疾病。
练气功的方法很多,除了上面讲的功法外,各家传统武术门派也有自己独门的气功训练方法,读书人除了静坐吐纳外,还有朗声诵读法、抄写经典法、绘画法等方式。不过不论哪种方式,都有一些共同的要求,即: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动静相兼、循序渐进等。
要想搞清楚气功的原理,就要知道气功的理论指导是什么。
气功是基于华夏传统生命医学理论,即中医理论,中医以及中国传统其它领域(交际、军事、治国……)分析事物的思维,一般用阴阳五行分析,这是一种全面系统且兼具事物发展性的思维模式。
中医认为我们身体的血为阴,为身体沟通各处的通路,气为阳,为促使血液流动的动力。所谓流水不蠹(dù ),只要气血充足而无阻碍地流通全身,抵御邪气、运送营气、排出废物,人体就不会生病。
继而,中医认为人体的形,也就是身体,是阴,是我们生命的基础;而我们的神,是阳,是身体的功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决,即告诉我们精神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只要方法得当,一个健康,能使另一个更加健康,或者当另一个生病,可使其迅速恢复健康;但若方法不得当,则一个生病,也能拖着另一个一起生病。健康就是形神皆全,阴阳平衡。
综合以上二者,我们可以看到,气功的锻炼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对于身体而言,气使血行,周身贯通,从而气血通达,犹如龙虎任意行;对于精神而言,注意力集中,感官敏锐,心灵安静,思维敏捷,思考和分析力增强。综合而言,气功原理就是气血通达以健体,凝神忘形以养神。而根据中医理论,概括其作用,则可达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调和心态、开发智力等作用。
古代修习气功的主要有这么几类人,先秦贵族、后世读书人、道士、和尚、医生、武者。
是个人都惜命啊,先秦时期,贵族们不事生产,有大把精力用来做各种事情,包括修习气功,用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上文提到的《行气铭》、《马王堆帛书》、《老子》、《庄子》中提到的修炼方式就是明证。
展现先秦贵族生活状态的壁画
后世的读书人,历史记载也有很多,邵雍、周敦颐、二程、朱熹等均为静坐实践者,欧阳修、苏轼、陆游、朱熹、程颐、辛弃疾等皆有不少诗文讲述他们的练功体会。苏轼的《养生篇》、《向养生》、《读养生论》等著作在养生理论方面都有相当力度。
道士、和尚,就不用说了,道士立教的根基之一就是修炼身体,以求延年益寿,追寻与天地同寿。和尚后来为了传教等原因,也将气功与武术等引进门派。
至于医生,有句话叫自古武医不分家,古代著名的医者,也都是导引术甚至是武术的高手,因为通过这些气功与武术的训练,可以保证自己不至于生病,以及保证自己思维和感官的灵敏,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有人传医者不自医,认为医生是没办法保证自己不生病而且无法给自己看病的,这是庸医的推脱之辞。
至于武者,我们中国古代的武术都是从军队里面流传出来的,也就是纯粹的杀人技。但是这种迅速而狠辣的动作,对身体也会造成损伤,就像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过了那几年身体高峰期,就不行了,之后身体暗伤不断。而气功的训练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恢复能力、反应能力、击打能力、抗击打能力等基本生存所必须。因此气功和武术合流,后来由于数次军队的解散,这些东西流向民间,逐渐形成了后世诸多传统武术门派。
讲了这么多,我们发现。气功既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可以让人隔山打牛、羽化飞天的神奇而神秘的绝世武功,也不是子虚乌有的迷信。
对华夏文化正本清源,正确认识气功这一华夏传统珍宝,是对这一珍宝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往期精彩: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