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中药古今研究:五味子

发布者:每品益方发布时间:2022-08-15访问量:296

一、典籍摘要

1、《药性解》:虽入肺肾,而五脏咸补,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2、《药性赋》:其用有四: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

3、《名医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4、《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定嗽定喘,除烦渴。

5、《神农本草经》: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6、《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7、《饮片新参》王一仁:五味子,外紫内红,核如腰肾形。酸辛苦甘。敛肺气,纳肾气,治虚咳喘逆,生津止汗。

8、《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备,故名。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北产者良。

五味属水,而有木火土金,故虽入肺肾,而五脏咸补,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9、《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味酸,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五味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升味降,阴也。

胆者担也,生气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气之脏也。五味气温益胆,味酸益肝,所以益气。肝血虚则木枯火炎,乘所不胜,病咳逆上气矣。五味酸以收之,温以行之,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气不足,则不胜作劳,劳则伤其真气,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气温治劳,所以主劳伤羸瘦也。

肝胆者,东方生生之脏腑,万物荣发之经也,肝胆生发,则余脏从之宣化。五味益胆气而滋肝血,所以补不足也,阴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阴强也。酸温之品,收敛元阳,敛则阴生,精者阴气之英华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10、《长沙药解》黄元御: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11、《冯氏锦囊秘录》:五味子,补虚损劳伤,收瞳神散大,味酸而敛肺气耗散之金。性补而滋肾经不足之水,生津止渴,益气强阴,涩精定喘,敛汗固阳,补虚明目,除烦热而补元阳,解酒毒而壮筋骨。

12、《药鉴》:气温,味酸,无毒,气薄味厚,降也,阴也。肺肾二经药也。主滋肾水,收肺气。除烦止渴生津,补虚益气强阴。霍乱泻利可止,水肿腹胀能消。

13、《药笼小品》:收肺家耗散之金。一分肺邪未尽,用之即受其害。虽名五味,酸居其八,辛居其二,余味非我所知。其酸不亚于梅,即欲用之,只可十粒,或一分,不宜多用。

14、《药性歌括四百味》: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嗽虚劳,金水枯竭。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五味子甲素、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等,还含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0.40%。

2、作用:本品有保肝、免疫增强、镇静、抗抑郁、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肌等作用。

3、药理: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促进二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平衡;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对不正常血压有调整作用,对循环衰竭者,升高血压作用颇为显著。对蛙心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有力,舒张完全而显著。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并有明显止咳、祛痰作用。能调节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调节糖代谢,兴奋子宫,改善视力及听力,扩大视野,提高皮肤感受器的辨别力。其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种子所含五味子乙素等四种成分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谷一丙转氨酶升高,并对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4、临床报导:用酒精浸液治疗神经衰弱,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心跳、遗精等症状消失或改善。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