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健康术语-大肠经穴位

发布者:每品益方发布时间:2022-07-26访问量:158

解读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应用领域

1、商阳,又名绝阳。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局部解剖:有食指固有伸肌腱;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颌肿,耳聋,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手指麻木;口腔炎,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min。

2、二间,又名间谷。荥穴

定位:屈指,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指屈浅、深肌腱和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通过。

主治:喉痹,颔肿,鼻衄,齿痛,目昏,口,嗜卧,肩背痛;喉炎,扁桃体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刺灸法:直刺0.2~0.3寸;艾炷灸3壮,艾条灸3~5min。

3、三间,又名少谷。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布有桡神经浅支,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并有头静脉起始部的手背静脉网及指掌侧固有动脉通过。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发热,鼻衄,腹满肠鸣,泄泻,疟疾,手背红肿;扁桃体炎,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急性腮腺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柱灸3~5壮,温灸5~10min。

4、合谷,别名虎口。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定位: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穴。

局部解剖: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在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并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近侧正当桡动脉穿过手掌处。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面肿,痄腮,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眼斜,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咳嗽气喘,胃疼,腹痛,便秘痢疾,多汗,瘾疹,疟疾,经闭,滞产,小儿惊风;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炎,扁桃体炎,鼻炎,腮腺炎,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细菌性痢疾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深透后溪;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min。

5、阳溪,别名中魁。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局部解剖:布有桡神经浅支,前臂外侧皮神经,在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并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腕背支通过。

主治:头痛,目赤目翳,耳聋耳鸣,齿痛,喉痹,臂腕疼痛,小儿消化不良;结膜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腕关节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艾条灸5~15min。

6、偏历 络穴

定位:侧腕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

局部解剖:桡侧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尺侧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在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头静脉通过。

主治:鼻衄,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口眼斜,手臂酸痛;扁桃体炎,颜面神经麻痹,前臂神经痛,肩臂风湿症等。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min。

7、温溜,别名逆注、蛇头、池头。郄穴

定位:曲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在桡侧腕伸肌肌腱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通过。

主治:头痛,面肿,喉痹,口舌生疮,痄腮,齿痛,肠鸣腹痛,癫狂吐舌;口腔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前臂神经痛,肠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min。

8、下廉,别名手下廉。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桡侧有腕短伸肌及腕长伸肌,深层为旋后肌,并有桡动脉分支通过。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食物不化,乳痈;肠炎,乳腺炎,膀胱炎,以及前臂神经痛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min。

9、上廉,别名手上廉。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桡侧有腕短伸肌,腕长伸肌,深层为旋后肌,并有桡动脉分支通过。

主治:头痛,肩臂酸痛,半身不遂,腹痛肠鸣,泄泻;肩关节周围炎,前臂神经痛,肠炎,膀胱炎,淋病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min。

10、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有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深层为旋后肌,并有桡返动、静脉分支通过。

主治:腹胀吐泻,齿痛颊肿,上肢不遂,手臂麻痛,失瘖,瘰疬;胃炎,消化性溃疡,腮腺炎,乳腺炎,肠炎,淋巴结结核,肩、肘关节炎,偏瘫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min。

11、曲池,别名鬼臣、阳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在肱桡肌的桡侧,并为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有桡返动、静脉的分支通过。

主治:头痛,目赤齿痛,咽喉肿痛,热病,肘臂酸痛,上肢不遂,瘰疬,疮疥,瘾疹,癫狂,腹痛吐泻;流行性感冒,喉炎,荨麻疹,扁桃体炎,结膜炎,肩、肘关节炎,高血压,麻疹,痢疾,丹毒,月经不调等。

刺灸法:直刺0.5~1.5寸,或透少海;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min。

12、肘髎,别名肘尖。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前缘处。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本干,在肱骨外上髁上缘,肱桡肌起始部,肱三头肌之外缘;有桡侧副动脉。

主治:肩、肘、臂酸痛,挛急,麻木,上肢不遂,嗜卧;风湿性肩关节炎,肱骨髁上炎,肘关节炎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min。

13、手五里,别名尺之五里、臂五里。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深层为桡侧副动脉。

主治:肘臂挛急疼痛,上肢不遂,瘰疬,咳嗽吐血,疟疾;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肩、肘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min。

14、臂臑,别名头冲、颈冲、背臑、臂脑。

定位:在臂外侧,当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局部解剖: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本干,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通过。

主治:肩臂疼痛,颈项拘急,瘰疬,目疾,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上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斜刺0.8~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min。

15、肩髃,别名中肩井、扁骨、偏肩、尚骨、偏骨、肩尖。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呈凹陷处。

局部解剖: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腋神经皮支及肌支;在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旋肱后动、静脉及肩峰动脉分支通过。

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风热瘾疹,瘰疬,诸瘿,肩中热;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结核,肩、肘关节炎,肌肉萎缩,高血压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也可深透极泉,还可向下斜刺1~3寸;艾炷灸7~14壮,或艾条灸5~20min。

16、巨骨

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局部解剖: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分支,深层为肩胛上神经。有斜方肌与冈上肌,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通过。

主治:肩背、手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惊痫,吐血;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微斜向外下方刺0.4~0.6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20min。

17、天鼎,别名天顶。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局部解剖: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浅部有颈外浅静脉及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通过。

主治:暴瘖,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舌骨肌麻痹,咽喉炎,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3~10min。

18、扶突,别名水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定穴。

局部解剖: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经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达肩胛提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通过。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瘖,瘰疬,瘿气;荨麻疹,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性皮炎,贲门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min。

19、口禾髎,别名长频、长髎、长颊、长频。

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平开五分处定穴。

局部解剖:布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之下支与面神经的吻合支,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通过。

主治:鼻塞,鼽衄,鼻疮,口口噤;鼻炎,鼻息肉,面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禁灸。

20、迎香,别名冲阳。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在上唇方肌中,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

主治:鼻塞,鼽衄,面痒,口,面肿,喘息;鼻炎,副鼻窦炎,面神经麻痹,胆道蛔虫症等。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斜刺0.3~0.5寸;不宜灸。

参考文献

1、主编: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1月

2、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