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脉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向上过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经脉,从头顶入颅内络脑,再浅出沿顶枕部下行,从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旁肌肉,入内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向下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一支脉从左右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穿过脊旁肌肉,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会合于腘窝内,向下通过腓肠肌,出外踝的后方,沿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的外侧末端。如下图
图来自梁繁荣王华主编的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
二、主要病候
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目痛、鼻塞多涕等,头痛以及颈、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三、主治概要
1、脏腑病证十二脏腑及其相关组织气管病证
2、神志病癫、狂、痫。
3、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痫颈、背、腰、下肢病证。
四、本经腧穴
本经共有67个腧穴,分别是: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zhu)、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lǚ)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三焦之下合穴)、委中(谷穴;膀胱之下合穴)、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yi 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huang)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络穴)、跗(fu)阳(阳跷脉之郄穴)、昆仑(经穴)、仆参(pu can)、申脉(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金门(郄穴)、京骨(原穴)、束骨(输穴)、足通谷(荥穴)、至阴(井穴)。
附: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
六十七穴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
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凭。
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
眉冲直上旁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
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
后行俱是半寸程,玉枕脑户旁寸三,
天柱筋外平哑门,再下脊旁半寸寻,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分,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气海十五大肠六,七八关元小肠俞,
十九膀胱二十膂,二一椎旁白环俞,
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两旁骨陷中,
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
殷门扶下六寸当,浮郄委阳上一寸,
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腘窝纹中央,
第二侧线再细线详,以下夹脊开3寸,
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神堂五,
六七譩譆膈关藏,第九魂门阳纲十,
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
十九胞肓一秩边,小腿各穴牢牢记,
纹下二寸寻合阳,纹下五寸承筋当,
承山腨(shuan)下分肉藏,飞扬外踝上七寸,
跗阳踝上三寸良,昆仑外踝跟腱间,
仆参昆下跟骨外,外踝下缘申脉穴,
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前下寻京骨,
关节之后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
至阴小趾外甲角。六十七穴分三段,
头后中外次第找。
【以上内容选自梁繁荣 王华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略有改编)】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