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针灸医生,自己的工具就是针灸针,针灸医生对自己的工具应该有所了解。那么针灸针是如何来的呢?
传说中有伏羲制九针一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了九针针具的名称、形状及用途。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泄阳气;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泄分气;提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圆利针者,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圆,以泄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根据以上原文可以将其长度和作用总结于下:
由上表可知
(1)圆针和鍉针具有按摩作用,其他针具均需要刺破皮肤来达到疗病祛邪的目的;圆针和提针是无创的,另外其中是有创的。
(2)有宽度的针具是铍针,造成的创伤也比其他的针具大一点。
(3)古九针的治疗作用:疏泄经脉中过盛的阳热之气、按摩疏理肌肉之间的缝隙,疏泄局部淤滞的经气、按压经脉、治疗痼疾、刺破脓包排脓、攻取突然受到的暴烈的邪气、治疗痹痛、治疗多年不愈的顽痹和疏泄关节内的积水。
当然《灵枢·官针》中也记载了九种针具的适应证和各自的性能,并详细论述了为适应不同病情、经脉疾患、脏器病患和邪气的深浅程度等而应采用的九种针刺方法。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归纳综合了有关九针的来源、形状、长度和作用。
元代杜思敬所著的《针灸摘英集》中不仅用文字对九针有所阐述,而且首次绘制了古九针模拟图。
明朝众多的医学家也对九针有所论述,并绘制了不同式样的九针式图,如张景岳的《类经图翼》、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
清朝吴谦编撰的《医宗金鉴》也收录了古九针的大量内容。
近代民国医家孙祥麟著《针灸传真》对古九针也有详述。
现代医生使用毫针最多,但治病不能把自己的思维限制住,古代九针这种民族瑰宝不应该被抛弃。现在疗效上不去也可能与针具使用不当相关,建议我们做针灸的医师多多反思,古为今用,提高疗效。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