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秦艽,见过吗?可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骨节酸痛

发布者:每品益方发布时间:2022-08-03访问量:127

秦艽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飞乌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飞乌或者地名,今出甘松、龙洞、蚕陵,长大黄白色为佳。根皆作罗文相交,中多衔土,用之熟破除去。方家多作秦胶字,与独活疗风常用,道家不须尔。

《中国药典》

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莲秦艽 .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

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生于草地及湿坡上。分布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四川等地。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辛,平、微温,无毒。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胃、大小肠三经。主骨蒸,肠风泻血,活筋血,利大小便,除风湿,疗黄疸,解酒毒,去头风。罗纹者佳。

秦艽苦则涌泄,为阴,故入大小肠以疗诸湿;辛则发散,为阳,故入阳明经以疗诸风。骨蒸之证,亦湿胜风淫所致,宜并理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晒)

秦艽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皮毛属肺,外感之邪气,从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热,感则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涩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苦能散结,血行痹自愈也。肢节痛,湿流关节而痛也;秦艽气平降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道通则湿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发宣经络,驱除风湿,治中风瘫痪、湿家筋挛骨痛、黄疸之证。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

归胃、大肠、小肠经

《本草经解》

归肺、心经

《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秦艽 (《本经》)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己、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独活、桂技、附子等。对于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

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能清虚热,为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 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

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疽,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

【用量】5〜10g。

《中国药典》2015版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怯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