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功效及位置(上)

发布者:每品益方发布时间:2022-07-31访问量:166

足太阳歌诀(上)

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连玉枕,天柱后际大筋昂,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寻仔细;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肠十六,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生。

睛明

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目内眦旁0.1寸。

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等所有眼睛问题都可在睛明下针。

攒竹

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近取穴,治眼睛的问题。角膜炎、眼红肿等问题放血效果较好。可攒竹透鱼腰(鱼腰穴位于眉毛中间位置)。

四穴放血,治疗视力:攒竹、丝竹空、瞳子髎、耳尖。

眉冲

攒竹直上入发际五分,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类似神庭(前正中线发际上五分)、上星(前正中线发际上一寸)、眉冲等穴位可治鼻科病。

曲差

神庭旁开一寸半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处。

五处

上星旁开一寸半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处。

曲差、五处皆可治疗眼科的问题。

承光

五处上一寸半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处。

治症顾名思义,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可治此。

通天

承光上一寸半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治症顾名思义,鼻窦炎,鼻塞可治此。可合谷、迎香透、通天同下。

络却

通天上一寸半处,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

可治疗头眩、耳鸣等问题,可同时下中脘、公孙、内关治疗晕眩恶心。

玉枕

络却后一寸半处,或后发髻上2.5寸,督脉正中线旁开1.3寸的位置上。

可近取穴治症,需了解膀胱经走向以作诊断,督脉外开一寸半处皆为膀胱经穴位。

天柱

后项大筋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近取穴,后项强痛可下。

经外奇穴:安眠,天柱外开一寸,骨缝边。专治失眠。

大杼

陶道穴外开一寸半处。

骨会大抒,骨病治此。内科病或骨伤时使用会郗治疗法,即骨折受伤位置的经络郗穴与大椎穴一起下针。

日常可灸大抒,使身形高大,骨头变硬,身体都会健康强壮。

风门

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近取穴,脖子强硬等治症可针可灸。长在四肢上的痈以及褥疮都可在风门上治疗,一般为去脓后灸。

肺俞

身柱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后背所有俞穴,治疗时不分虚实寒热。

俞募治疗法,一起下募穴与俞穴,如下肺的募穴是中府透云门,再下肺的俞穴肺俞,约二十分钟。

俞募治疗法多用于内科,内脏病,如咳,或是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等。若是经络痛或四肢痛等,视虚实在子穴母穴上行补泄即可。内科病若用俞募治疗法效果不佳可追加会郗治疗法。

抑郁症,因忧会伤肺,行肺的俞募治疗可治。

厥阴俞

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厥阴俞又称为心包俞,可治疗心脏病,针灸皆可。

心俞

神道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心脏病、健忘、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等皆可治此,俞募治疗更佳。

当有心脏病时第五椎下有压痛点,肺病同理为第三椎下有压痛点,依次类推。

治疗心脏病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木生火、火克金,当针肝木与肺金俞穴控制疾病进展,使其恢复到正常循环中去。

下针膀胱经俞穴时斜刺下针,由一寸处斜刺至一寸半处的穴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第五椎有压痛点,同时表现为月经有时不规则、有时痛、颜色异常,睡眠不好以及关节肌肉痛等,双脸红色蝴蝶斑为心脏有问题的表现,与心脏病同样治法。

督俞

灵台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血癌患者可在第六椎下找到压痛点,督俞可针可灸。

膈俞

至阳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血会膈俞,血病治此,血病指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大小便出血等。无论痔疮还是癌症,出血的病皆可在此治。

经外奇穴:消渴,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诊断与治疗,针与灸即可。

肝俞

筋缩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肝痛等肝病治此,同样可用俞募治疗,无论针灸皆两侧一起。同样可用指压来诊断肝病。

仅肝经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当阴部有病时,如睾丸疝气等,可在肝俞下针。

胆俞

中枢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诊断与治症同上,此外肺结核病在第10椎下也有压痛点,治疗肺结核用四花灸,即同时灸两胆俞与两膈俞。

脾俞

脊中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脾主四肢,四肢上的肌肉痛、关节痛、风湿痛等问题皆可治此。其二因为土治水,脾主少腹,则少腹附近水肿、肿胀等皆可因强土而治,针灸皆可。

胃俞

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胃病治此,无所谓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等疾病,用俞募治疗法扎中脘与胃俞可治疗所有胃病。若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止呕,再加上腑会中脘穴行会郗治疗,会郗加上俞募再加上足三里穴,任何胃病可治。

三焦俞

悬枢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13椎(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的问题,如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都可治此。治肚子胀满,三焦俞也较为常用。多下三焦俞与石门行俞募治疗。

肾俞

命门穴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14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主大小便);肾藏志主记忆。此上所有会出现的问题肾俞皆可治,多俞募治疗,同时可近取穴治疗腰痛。怕针则多用灸亦可。

气海俞

背部第15椎(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近取穴,腰痛、痔疮等皆可下针。

背部第14椎下可直针刺入。

大肠俞

腰阳关旁开一寸半处,或背部第16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等皆可治此。近取穴也可治疗腰痛。

关元俞

背部第17椎(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背边下针,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腰痛的病。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可在此下针,如子宫肿瘤等各种近取穴疾病。

小肠俞

骶部,当骶正中嵴(18椎下)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治疗小肠病症等,近取穴可治腰痛、痔疮等治症。

膀胱俞

骶部,当骶正中嵴(19椎下)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治疗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等近取穴及膀胱病症。

中膂俞

骶部,当骶正中嵴(20椎下)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可治疗肾虚、消渴病、大小便问题、腰痛以及女人的赤带白带等问题。

白环俞

骶部,当骶正中嵴(21椎下)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接近阴部的地方,如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白带,皆可在此治疗。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