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
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妙法。
申脉穴——专治身寒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主要功效为: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有的人会说,我又不会扎针,虽然知道这个穴位的妙用,也是纸上谈兵啊。其实,道家医学所讲的八脉交会穴,既能针又能灸,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
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平时我们可以用艾条熏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点按时会感觉到微微的酸胀。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
秋冬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很大,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大家买一些艾条回去,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灸一灸。
内关穴——养颜养心
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适用人群: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内关穴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
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1.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2.万能穴——合谷
3.长寿穴——足三里
4.消气穴——太冲
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
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9.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
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21.护膝穴——曲泉
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23.糖尿穴——地机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胆结石穴——中渎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
27.恐惧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30.雀斑穴——丝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71. 抽筋、扭筋穴——阳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经穴——蠡沟、带脉
76.口腔溃疡穴——间行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风穴——复溜、筑宾
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86.冠心病穴——云门
87.肾结石穴——筑宾
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89.电脑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中风穴——百会
92.水肿穴——承浆
93.口眼歪穴——颊车
94.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95.静脉曲张穴——太渊
96.黄褐斑穴——天容
987.耳炎穴——前谷
98.中暑穴——十宣、人中
99.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100.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经典阅读: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