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吃知了

发布者:每品益方发布时间:2022-07-20访问量:216

知了就是蝉,国内很多地区的人把蝉的幼虫当做美味。不仅山东人,河南、河北、苏北、安徽、山西一带的人也普遍爱吃。

不同地区的人对蝉幼虫的叫法也不一样,河南一带叫爬叉,山东、苏北一带叫姐溜龟、知了猴。各地区的吃法也大同小异,基本就是洗净、盐渍、油炸,味道还是挺不错的。

近几年来其他地区有发展出来的比较精致的吃法,去壳、去头、去腹,只吃背部的那一块精肉。

除了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蝉的分布是比较广的。不过国内也有不少省市的人不认识蝉的幼虫,也不敢吃它。也有一些地区经常能见到蝉却没人去吃。这除了与各地的城市化有关,也与当地的饮食文化有关。

国内吃蝉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原一带,这种吃文化应该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在古代,经常会闹饥荒,昆虫进了人的肚子并不是稀罕的事情。我还曾听老一辈讲过,他们不仅晚上捉没蜕皮的知了,早晨也要捡刚蜕皮的知了,甚至有人还吃已经变黑变硬的知了。从前人那里知道了知了好吃,并且知道了怎么吃,后人自然就会跟着学。这也许就是中原一带的人吃知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很多人吃上一次油煎知了后就知道了好吃,目前天南海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一美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知了的数量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人知道有一种乐趣是夏天傍晚的时候到树林的地上抠知了猴,用手电筒照知了猴。只能偶尔在餐桌上体会一下知了给自己带来的味觉上的快感。

作为山西人,当然我更喜欢吃知了,确切地说不是知了,是知了的幼虫。我们当地管它叫姐溜猴。姐溜猴一般在夏至开始大量出现。天将黑的时候从地下钻出来,爬到附近的树上,灌木丛里,开始蜕变,变成知了。

一开始变成的知了极美。白白的,胖胖的,嫩嫩的,透明的,淡绿色的翅膀。味道也最棒,油炸了以后,焦黄酥脆,有奇香。

一个人吃一盘子,油炸白知了不成问题。白知了在天亮以后就会变成黑知了,外壳坚硬起来,味道就不好吃了,发柴。

很少有人吃黑知了。

人们最常吃的是知了的幼虫,也是油炸,小火慢炸,炸得焦黄焦黄的,因为有一层外壳,所有口感比大白知了差点,但是牙口好的人,仔细嚼嚼,也别有一番滋味。

再说蝉蜕是一味中药,可以治疗白内障之类的毛病,连壳吃也是有好处的。最近几年,姐溜猴的身价越来越高,我们当地已经卖到五毛五一只了,一碟油炸姐溜猴,没有五十块钱,估计拿不下来了。

也有人工种植的,叫做金蝉种植。

一大片林子里,种上一些姐溜猴的卵,三年五年后就可以收益了。

为了便于捕捉人们就在树上一米五左右的位置缠上胶带,这样可怜的姐溜猴就无法爬到高高的树干上,只好乖乖地成为人们的囊中之物。

我小时候知了还是非常多的,所以晚上会拿一个手电筒,到处找知了,现在找不到了,到了夏季也没听见几声蝉叫,所以有很多嗅觉灵敏的人会靠人工养殖的办法给一些爱好者解馋,好像山东养殖较多,所以每到夏日就会有很多人会网上购买。知了做法简单,油热后,煎炸金黄即可,撒入盐巴辣椒面,就可以大快朵颐,我也非常喜欢吃。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很多趣味!

***光竹影刚刚添加了客服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